柚子联盟:西施柚生长习性发表时间:2023-03-28 15:33 西施柚之果實絨層(外皮跟果肉中間的海綿層)略帶粉紅色(圖1),有如臉蛋白裡透紅的美女,因而得名;又因甘味強,故又有「西施蜜柚」之稱。西施(蜜)柚為常綠果樹,約於1985年自泰國引進臺灣,其生長習性適合臺灣南部平地種植,臺東地區亦有少量栽培,主要分布於東河鄉泰源幽谷一帶。花期2~3月,果實成熟期在10~11月,果實呈扁球形,果重800~1,200公克,果皮光滑,呈淡黃綠色,果肉由外往內略顯漸層粉紅色、汁多且甜度高,果汁糖度10~15度,酸度0.4~0.6%。 西施(蜜)柚樹勢強健且生育旺盛,抗逆境及病蟲害能力強,栽培管理技術門檻較其他柑桔類低,頗適合有意從事有機農法者入門栽培之選擇。西施(蜜)柚自開花結果到採收,時間需7~8個月,掛果期間果實容易受到不良天候(如強風造成擦傷、過度日曬等)、病蟲害(如柑桔木蝨、果實蠅等)及野生動物(如臺灣獼猴、松鼠等)危害而影響產量與品質(圖2),因此果實保護技術實為生產有機西施(蜜)柚的成敗關鍵之一。為減少病蟲危害,有機柚農對於果實的保護,多僅採取噴施病蟲害有機防治資材,但防治效果十分有限;對於因強風造成的擦傷或野生動物的危害就更束手無策了,因此有機栽培的西施(蜜)柚常是產量少且外觀較差(圖2)。有鑑於此,本場果樹有機栽培研究團隊,研發操作簡便之西施(蜜)柚套袋技術,可有效保護果實,提高果實品質與維持產量。
文章分类:
首页1
|